(本文系一个月前投《数字时代》之稿件)
无往不胜的Apple终于有一项让人觉得是在开玩笑的新产品了。第一次用Safari for Windows的Mac fans,一定会非常痛苦非常confused:这还是我们的苹果吗?这还是我们热爱的领袖品牌吗?
Apple把Mac上的浏览器Safari推向Windows,动作很剧烈,很酷,但是砸出的是却是一片嘘声。苹果骄傲的宣称自己的浏览器是“the world’s fastest and easiest-to-use web browser.(世上最快最好用的web浏览器)”,我很怀疑苹果的中国员工看到这个笑话会不会觉得真的很好笑。Safari3六月放出的最初版本,打开中文页面完全一片混乱,其效果几乎能把小孩吓哭。后来的版本修正了这个可怕的问题,但是中文由于点阵字体的渲染问题,仍然显得模糊不清,而且更令人发指的是,根本不能在浏览器中输入中文。我换了好几种输入法,还是一个字都打不进去。好些人开发过基于Ajax的页面输入法,通过页面内嵌的程序来输入汉字,本来主要用于方便非中文系统的用户。现在看来,简直就是为使用Safari的Windows用户量身定做的。
说到世界上最快,从我自己的测试情况来看,只有一个囧字可以表达我当时的心情。国外有一个评测,得出结论说,Safari其实是the world’s slowest browser,是不是最慢我不清楚,不过最快在我看来肯定是谎言。当然,浏览器速度问题从来都很难定论,会招来无穷尽的口水,网上也有Mac fans从js和css速度上做了测试,得出结论说Safari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确实是世界上最快的浏览器。观众朋友们如果感到confused,可以自己下载安装一个,然后用人肉计时器进行评测,自己判断。cnBeta的评测说,第一次打开Safari用了57秒。Thank God,我没有用这么长时间,不过观众们一定要有心理准备。
除此之外,Safari在内存占用上也没有优势。可以说,对于这款还处于beta版的浏览器,中文用户如果不是十分发烧的Mac死忠,应该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去使用。我的Windows和Ubuntu使用的主题都是仿苹果的,Firefox也一直用的Apple皮肤,想不到货真价实的Safari终于等到了,一个小时之后就被我拒之门外。相比之下,我用了长得多得多的时间,才算基本抛弃了IE。
OK,不用Safari,那用什么好呢?答案自然是各有所爱了。不过如果你问一个web开发者,大多数情况下他会告诉你,至少不要用IE(当然,如果他为M$工作的话,有可能会猛烈推荐你用IE。所以遇到推荐你用IE的人,要马上想到知人知面不知什么的这句话),原因非常的简单:第一,IE不安全,目前大部分病毒和木马都是通过IE漏洞传播,其次是通过优盘传播,我的Windows已经多年没中过毒了,连杀毒软件都卸了;第二,IE速度不如其他浏览器。Opera是感觉上最快的浏览器,不过那是以使用大量缓存为代价的;第三,IE扩展功能弱,当你接触到Firefox几乎无限的扩展和自定义能力的时候,就会深刻体会到这一点;其实Maxthon和theWorld的自定义能力也都很强大,但是由于使是IE核心,上面的问题都是遗传病,不治之症。第四,IE的解释行为不标准,有时候会把正确的网页错误显示,有时候会把不标准的网页纠正后显示,前一种情况造成大量开发人员的非正常休克,后一种情况导致网上充斥着大量业余开发人员写的垃圾代码。很多人跟我抱怨Firefox或者Opera显示某些网页不正常,这些不标准的代码才是根本的原因。
面对已经打得一塌糊涂的浏览器市场,远未成熟的Safari冒着青菜萝卜大砖头的危险,都要跑来挤一脚,这一脚却绝对不是简单的移植共享,既然Apple是条大灰狼,Safari就不可能是只乖乖狗。正像借助于iPod推广iTunes一样,等到iPhone风靡全球人手一部的时候,Safari的时刻才算真正到来。这一时刻也许对于Mac fans来说是期待已久的一刻,但对于web前端开发者来说,简直是白日大噩梦。因为不同的浏览器对于同样代码的行为不一样,如此混乱的局面下要写出兼容的代码,会直接让人冒出想死的念头。而Safari的行为比较诡异,由于用的人少,所以一般很少管它。但是如果Safari市场份额增加到一定程度,就意味着大量的代码需要重写,多少coder的心都会淌血。不过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说,能有更多的选择总是好事。浏览器不好用,用户也不用发牢骚搞投诉,更不用为了偶像厂牌而忍气吞声的支持,而是会直接用脚投票,走人了事。所以业界大腕们会为了一点点市场份额而不断改进、创新、免费,竭力迎合我们这些不出钱的用户,也就是因为这种残酷的民主。
Pingback: University Update - Ron Paul - ??Safari?????()